3月27日,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特稿中心主任石闯为我院2024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开展“移动互联时代深度报道的探索与实践”系列讲座第三讲。本次课程石闯老师以“深度报道的选题把控与价值坚守”为主题,系统拆解了从选题来源、价值判断到风险防控的全流程逻辑,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深刻的行业洞察,为学子们揭示了移动互联时代优质内容生产的核心密码。

课程伊始,石闯老师以郑州东站爆红被网友戏称“维多利亚港郑州分港”的现象为切入点,阐释平淡场景亦能借独特视角成就现象级传播。他指出,选题是深度报道的第一步、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选题优质等于成功一半。不能麻木与钝化,要有敏锐的生活感受力,在“时效性、独特性、传播性、话题性”与“价值观引领”间寻求平衡,找出真正的优质选题。
如何破解选题之困?石闯老师给出了答案——重在平时,重在积累,重在思考,重在发现。他表示,现实生活是好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建立一个选题库,积少成多,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同时,他提醒大家遵循“三角定位法则”交叉验证信源,尤其避免陷入单一消息源的叙事窠臼。
关于新闻价值的判断,石闯老师提出新闻的“新”不仅在于时效性,更应体现新视角、新现象、新人物,对人性的深度开掘与社会切面的重构。他以战地摄影师卡帕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为例子,强调新闻人唯有贴近生活肌理,在平凡日常中捕捉时代脉搏,才能产出真正接地气的优质新闻。热点事件也是深度报道的重要抓手,石老师以自己的代表作《重庆悲歌:无法抵达终点的22路公交车》为例,指出热点不仅是流量入口,也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直面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才能展现新闻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在风险防控环节,石闯老师列举了一些新闻媒体的重大失实报道案例,警示深度报道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人身风险与人设风险。他强调,敏感题材需要从微观层面的多方确证与宏观层面的价值权衡,以理性叙事规避情绪化陷阱。“一字千钧”,须以敬畏之心对待笔下的每个字符。这一警示引发在场学子的深刻共鸣。
“在乱云飞渡的信息时代,优质的深度内容是稀缺品。”课程尾声,他呼吁新闻学子以创新表达直面热点,用专业素养守护真相,在移动互联时代打造叫好又叫座的优质内容。这堂课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新闻选题的方法论指导,更传递了新闻人应有的使命感——在喧嚣中坚守理性,在流量中捍卫价值。
(初审:尹晓楠;复审:陈海峰;终审:方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