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人文艺术学部传媒学院2024级学生专业认知交流活动在教科楼107进行。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特稿中心主任石闯受邀分享个人从业经历和职业认知。活动由传媒学院副院长方雪琴主持,传媒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和部分专任教师以及2024级全体新生参加了活动。

石闯以“以匠心守初心,探索生命更多可能”为题开始了个人分享。就个人从业经历而言,“新闻是一个十分磨人又十分迷人的职业”。从业界到学界,从记者到教师,他指出不仅要对新闻心存敬畏,更要相信新闻其乐无穷,感谢新闻的馈赠丰富自己的眼界,丰盈自己的内心。石闯以“好奇的心”“勇敢的心”“坚韧的心”三条线索娓娓道来,展示了自己对新闻传播专业的独到见解。
通过走上新闻道路前后18年的对比,石闯将自己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认识总结为“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这三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内涵,其中也蕴含着他从校园到入行,从热线到深度,从纸媒到融媒心态以及认知的巨大变化,同时他也特别强调新闻的“三不”品质,即不打官腔,不唱高调,不掺水分,要打破夸夸其谈,形式主义,舍弃枯燥单调的常规报道而是要接地气,说人话,追求有意义的事情和有意思的表达。在讲座中,他提到无论如何新闻从来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而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者的选择,要明确专业认知“你在筛选新闻,新闻也在筛选你”。随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多年来的采访经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同学们对新闻行业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对专业规划的清晰认知。
此外,石闯指出新闻的五大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这也是新闻能够吸引受众的重要原因。在谈及新闻采访与写作时,他强调作品的鲜活度与采访的深入度紧密相关,应遵循“七分采三分写”的黄金比例,认为只写不采是有悖现实的。他鼓励学生多经历急事、难事、要事,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培养敏锐的生活感知力,通过优质的选题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因新闻结识两位外国友人的经历,感慨道“新闻也是一个非常容易交友的职业。”
在业界专家分享之后,方雪琴副院长也结合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经历阐述她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认识,各专业负责人也就自己对新闻的理解进行简单介绍。在活动过程中,多位同学们积极与专家和老师们互动,分享感受。

(初审:尹晓楠;复审:陈海峰;终审:方雪琴)